從小因父母工作繁忙,又沒有去安親班,常常在放學後獨自在家。因此訓練了自己分配時間的能力。總是能在回家後先把功課寫完,再從事其他休閒活動。父親雖然教育程度不高,卻博學多聞。小時我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看到不懂的東西就會問父親,而他總是能夠給我滿意的答案,甚至是引導我去發掘更多問題。稍微長大一點後更發覺,父母親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往往在我最迷惘的時候扮演我最有智慧的導師。
我從小喜歡拆解東西跟畫畫,玩樂高模型。拆東西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心,了解前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培養了對一些常用機構的認識。也訓練了我的組裝能力。因為只有把拆掉的東西裝回去,下次才有機會再去拆其他東西。畫畫可以滿足我的想像力。小時候沒能力也沒錢,腦裡的東西只能藉由鉛筆實現在圖畫紙上面。舉凡機器人,飛機,汽車,建築等等都是我畫畫的題材。玩樂高模型讓我的想像力能有更立體,更摸的到的發揮。也滿足了我實際動手做的渴望。
高中開始對電腦程式感興趣,接觸過VB,php和C語言。雖然語法會忘記,但寫程式訓練出來的邏輯思維和建構系統的能力是會不斷累積的。社團方面則參加了溜冰社。雖然社員極少,但也因此常跟附中,大同高中等學校接觸。更與大同高中組成了曲棍球聯隊,參加假日盃曲棍球比賽。讓我體會了與不同背景的一群人一起合作,一起奮鬥的經驗。
上了大學,馬上就發現大學與之前的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大學可以很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選修各種課程或參加各個社團。
大一大二時因為住在學校宿舍,沒有晚上返家的困擾。因此常常在上完一天課後又去參加社團活動或是系隊練習。時間利用的密度大大提高,一開始有點適應不良,常常熬夜。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適,漸漸比較會分配時間。選擇自己比較想要的課程跟活動,而且在空閒時間先把以後該做的事先處理起來,而不是發呆或賴床。這樣才能在其他時間參與想參與的活動。
讀大學的另一個好處是,很多其他的系所,開了很多有趣的課。從文學,社會,經濟,財務,歷史等等,應有盡有。雖然有些方面我的背景知識不是很強,但都會在不與專業科目和必修課衝堂的情況下盡量選修,希望能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敏感度,也希望可以多接觸各個領域的人。
動機系的課程中有許多需要交專題報告或是實作的課程,像是機械製圖,線性代數與系統分析,機電系統創意實作,機械元件設計等。這些課程都非常有趣,我也分組合作中獲益良多。特別記得在機電系統創意實作中,我們利用電容累積太陽能板產生的小電能,推動四驅車。後來,更進一步將原本現成的四驅車底盤重新設計加工。使體積縮小成原來的一半。從中我了解到我喜歡這種"利用自己所學,將東西改良"的成就感。
上了大三,因為想累積更多建立系統的實作的經驗,而開始做專題。在升三年級的暑假結束後,一開始來幫忙的台大學長與大陸學長回到了各自的學校。留下了選好的馬達,encoder和電路圖。而帶我們做專題的學姊對電路也不是很熟悉,於是我和陳柏綸同學便只好自力自強。從機構的設計,皮帶的與皮帶輪的選用到麵包板測試,洞洞板的焊接。我們甚至去參加了兩次microchip開的免費訓練課程,以充實我們使用單晶片的能力。
最後,整個系統終於可以順利運作了,讓我們非常感動,長久的努力終於有了初步的成果。但是我們並不滿足於現在的成果,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的機構設計太過複雜。另一方面是馬達扭力不足造成反應速度太慢。所以我們現在選用了扭力更強的馬達,同時設法將機構設計簡化,稍微修改電路,嘗試第二版的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