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有人說要手肘抬高在正上方擊球,但到底是為什麼?一直想不出原因
也許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擊球點可以比較高(有角度可以比較大,變化比較多;球落下速度比較慢,比較容易打到好位子兩個好處)。
前幾天打球的時候長球打得比較多顆,其中一顆不知道是累了還是比較雖,打得手腕被震得很痛。休息的時候思考究竟是打到球拍的哪個地方造成的?用手去推拍子擊球的網面,發現當從下方持拍,推網面的左右側時,會有一種球拍握不住,拍面會旋轉的感覺。以槓桿原理分析,因為在網面上的力臂較大,握把部分的力臂較小因此要握得很用力產生的摩擦力(也與摸擦係數,也就是握把布材質,是否流手汗)有關係。這個觀察讓我想到一位球友總是喜歡用很多層握把布增加握把的直徑,也許就是為了可以提供更大的力矩吧。身為整條動力鍊的一環這個力的大小也限制了擊球最大力量(想像環環相扣的鐵鍊,將中間一節換成紙環,當拉力超過紙環得承受力的時候,整條連結便從這個紙環處斷裂,也就是紙還限制了整條鍊的最大拉力),當拍面開始旋轉,更用力地擊球也只是造成拍面旋轉的幅度更大而已(也許這就是用力擊球,球卻慢飛的一種trick)。
當然,最理想的擊球位子是在中桿延伸線上,如此不論擊球力量多大都不會產生力矩。哪這跟在頭頂正上方擊球有甚麼關聯呢?當揮拍的路徑與球的路徑在同一平面,擊球的時候才不會因為球的位置變化偏離中桿延伸線。基本上球的路徑平面必定是垂直地面的平面,但垂直地面的平面有無限多種,這就會依照球的來向而定。垂直地面的揮拍路徑,只有手軸靠近耳朵的時候才會發生,這時候的擊球點就會在正上方,而不是斜上方。常常會因為腳步無法到位而被迫在斜上方擊球,因為腳步不到位,就靠著伸長手去打到球,這時候擊球點就很容易偏離中桿連線。至於無限多的方向組合,就要靠著跑位到點之後朝向球的來向揮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