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高海拔的定義高山症的分類與症狀,考慮高度適應的行程設計,懷疑高山病黃金律(有高山病時的應對方式),高山病的呼吸法,關於喝水。
本篇對高山並以藥物治療的觀點也非常有趣,作者認為用藥物治療最大的風險不是副作用,而是仰仗著藥物而去違反黃金律。
總之,有高山病症狀至少要停止高度上升,若症狀嚴重則必須下降高度。
[多高才算高海拔?]
對平常健康的人而言,從海平面上升到1500m,其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不明顯,仍維持95%以上;但超過1500m以上,血氧飽和度就開始較明顯下降。因此,1500m以上可以稱做醫學上的高海拔,以下稱為低海拔。這樣的分法並沒有中海拔。文獻上,高海拔肺水腫發生的最低高度紀錄是1700m,但那是一位先天性單側肺動脈發育缺乏的病人。一般而言,平常健康人在2400m以上才較會發生高海拔疾病。因此,登山界習慣把2500m以上稱作高海拔,1500-2500m稱作中海拔,這其實很符合高海拔醫學的現象。3500-5500m又稱為「很高的海拔」,超過5500m則稱做「極端高海拔」。這反應了高山病在3500m以上發生機會大增,必須謹慎以對;而5500m以上更有「極端高海拔的進行性衰竭」,代表已超過人類能長期適應的極限。
[關於高山症]
病名
|
意義
|
診斷標準
|
AMS
急性高山症
|
是由一組病患自己感覺、不需醫師檢查的症狀構成,用來幫助早期發現高山病。
|
新近海拔爬升,必須有「頭痛」加上下列症狀至少其中之一:
1.腸胃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2.疲憊衰弱
3.頭暈頭昏
4.入睡困難
|
HACE
高海拔腦水腫
|
因高海拔引起的腦組織水腫
|
新近海拔爬升,且有下列二者之一的情況:
1.具AMS症狀,同時,步態不穩或意識改變
2.步態不穩而且意識變化,不管有無AMS症狀
|
HAPE
高海拔肺水腫
|
因高海拔引起的肺組織水腫
|
新近海拔爬升,而有下列現象:
症狀──下列至少有二:
1.休息狀態下有呼吸不適
2.咳嗽
3.虛弱無力或勞動能力下降
4.胸部緊縮感或充脹感
病徵──下列至少有二:
1.至少一側肺野有囉音或哮鳴音
2.嘴唇或牙齦等非肢端部位血色發紫
3.呼吸過速(標準視海拔而定,可與同伴對照)
4.心搏過速(標準視海拔而定,可與同伴對照)
|
[行程設計]
考慮高度適應的行程設計:以下是一些公認的原則,可以減少高山病發生,但
不是絕對有效:
(1)2500-3000m間一定要過夜。
(2)高度3000m後營地不可高過前一晚300m(第一個可限400m)。
(3)超過3000m後的第一個營地最好連住兩晚。
(4)超過3000m後每星期至少有2至3次過夜處不增加高度。
高山病的黃金律:高山病的黃金律主要用意在及早發現AMS,及早處理,避免惡化成HACE或HAPE。但要注意的是,HAPE可以不先有AMS而直接發生,所以不能光注意AMS的症狀,還要注意HAPE的早期症狀:不尋常的虛弱疲憊、咳嗽等。
黃金律第一條
|
在高海拔的任何病症,都應先假定是高山病,直到證明是別的疾病為止。
|
黃金律第二條
|
絕對不要帶著AMS的症狀上升高度。
|
黃金律第三條
|
如果症狀正在惡化『立刻』下往低海拔。
|
黃金律第四條
|
絕對不要將患有AMS的人單獨留下。(AMS患者隨時可能轉為HAPE或HACE而需緊急協助,因此不可被單獨留下!)
|
預防高山病的呼吸法:醫院使用呼吸器治療病人時,有時候會在呼氣後期加上正壓力,稱為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簡稱PEEP,可以幫助因心臟病導致肺水腫的病人得到較好的動脈血氧氣飽和度。以下的呼吸法便是模仿PEEP,在高海拔可以促進二氧化碳的呼出,提昇動脈血氧氣飽和度。
(1)把呼氣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與平常呼氣相同,並不增加阻力,就像哈氣;第二階段只從縮小的嘴唇出氣,增加阻力,像吹口哨。
(2)上坡行進時尤其應持續這樣做。
(3)呼吸速度要順其自然(行進時自然加快加深),不可刻意減緩。
該多喝水?還是少喝水?
有種說法是多喝水可以預防高山病。這個說法不管正不正確,至少未經證實。
有研究報告指出,在高海拔沒有罹患AMS(急性高山症)的人體重會減輕,而罹患的人相對的體重沒有減輕。體重減輕意味著脫去水分。那麼,水分較多與罹患AMS之間有相關性,雖然因果關係不知,是否表示多喝水反而有害?肺水腫與腦水腫都是在局部組織的水太多,更加強了多喝水有害的感覺。
醫學界剛開始研究高海拔肺水腫時,就已經用心導管發現報告中的患者都肺動脈壓力偏高但左心房壓力正常或偏低。左心房壓力是一個重要指標,代表血液總體積相對於循環所需的多寡。醫院裡常見的心臟衰竭引起的肺水腫,其左心房壓力偏高。所以醫生常常用利尿劑治療心衰竭病人,藉由增加排尿來減少體內水分。但如果所有高海拔肺水腫患者的左心房壓力都正常或偏低,那麼減少體內水分的方法就可能無效。
通常並不被認為是高山病表徵之一。沒有周邊水腫時,登山多補充水分與適量鹽分應該值得鼓勵,但不是能預防高山病,而是登山流汗多,需要補充才有好體力。有周邊水腫時,補充水分與鹽分是否應限制,則尚無標準解答,可能謹慎一點較好(有針對馬拉松跑者研究指出,比賽過程喝水過多而有體重增加時,有發生低血鈉之危險)。已經有了高山病時,補充水分與鹽分是否應限制,也尚無標準解答。如果有高山病,同時有周邊水腫,那麼我個人建議限制水分與鹽分,並且使用利尿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