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http://yhvippt.pixnet.net/blog/post/164883888-%5B%E4%BF%9D%E5%81%A5%E6%95%99%E5%AE%A4%5D%E9%AB%82%E8%84%9B%E6%9D%9F%E6%91%A9%E6%93%A6%E7%97%87%E5%80%99%E7%BE%A4%EF%BC%88iliotibial-band-fri

  簡稱ITBFS話說11/16參加愛瘋台中21k組,跑完左膝外側有些痛,想說跑完21k有點不舒服好像正常。當天晚上因為小丘揪說隔天要來去三貂嶺瀑布爬山跑回台北,隔天爬山一開始還好,到下山的時候左腳膝蓋完全無法彎曲,只好靠右腳苦撐...幸好那天有帶登山杖,當拐杖輔助勉強走下山....再來幾天到公司都掰咖,但是因為在公司都不大會動到腳,到禮拜天也回復的差不多了。
  禮拜天下午看天氣不錯想說在自強年會之前來去河濱慢跑一下。想說時間還多來跑個10k,從華中橋邊開始跑,跑到大漢橋,很舒服,很漂亮的下午。因為知道上禮拜有受傷,特地以很慢的速度跑,沒想到到大漢橋要折返的時候,又開始覺得左膝外側不舒服...悲慘的是因為是自己出來跑,也只能自己跑回去,只好半跑半走得花了一個多小時回到華中橋下(後來發現慢慢跑腳很痛,跑一定的速度反而好些)晚上參加年會的時候已經完全跛腳了。本來想說這次應該沒上次嚴重,沒想到隔天腳完全無法彎曲....只能一跛一跛的走。而且還拖了三天才能彎...中間還去公司的環安中心看了醫生,獲得"一顆"消炎藥,看起來很大顆橘色的,好像很毒...所以也沒吃...
  昨天晚上上麼佛朗明哥,膝蓋有點不舒服,也許是因為做了太多膝蓋彎曲的動作,但還沒到痛的程度,看來又得休兩天了。
  鏡全說這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後來上網查了資料的確蠻多跑步的人都會有這種症狀。成因有
  髂脛束過於緊繃:從馬拉松完後髂脛束都一直沒有獲得放鬆,隔天又爬山讓他更緊繃
  大腿肌力不足:在馬拉松前的訓練不足
  過度使用:跑了馬拉松隔天又爬山
要改善似乎有兩個方法,一是放松髂脛束。作一些伸展髂脛束的伸展運動,ex:一腳伸直,一腳屈膝轉腰。或是雙腳交叉,拉伸腰部。
另一方面也可以按摩放鬆髂脛束,目前看到可以使用泡棉滾筒按摩大腿肌肉(但這東西似乎有點貴,想說也許可以用水管取代,規格直徑約15cm長度90/45/30都有)
再來是訓練大腿與臀大肌的肌力,以免髂脛肌過度用力。
據說這種症狀跟跑姿也有關係,不過這似乎比較難改善一點。以後跑步錢真的要充分暖身!~

教出禮貌好小孩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950
這篇文章出自親子天下雜誌,作者是李佩芬,張瀞文
  文中對於禮貌的論述讓我很喜歡。近來自從陳為庭的沒禮貌開始,其實若你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從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會對為何需要有禮貌做出一些懷疑,或是做過一些沒禮貌的事情吧?就像文中說的,現行的禮貌有種上對下,有尊卑的概念,小孩子要跟大人問好,對長輩要用敬語之類的。但文中的禮貌是從人跟人之間相處,讓大家開心減少摩擦該有的行為模式出發。當然,他也抨擊了現今很多所謂的死小孩,在公共場所大吼大叫,坐飛機或看電影瘋狂的踢前面的人的椅子之類的事情。說明禮貌不該被完全去除,人與人相處還是得有該有的規範。常常,這些極端的行為也被用來確保不合理的禮貌的存在。
  文中給了禮貌另一種解釋,不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才是禮貌的真諦,只有這樣詮釋禮貌,才能沒有疙瘩的接受他,實行他。當你的孩子問為什麼要有禮貌的時候,才能將前因後果跟他說清楚,也同時讓她有同理心。

先承認有弱點才能更貼心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673&page=1
  一篇在Cheers的文章,作者是盧智芳,先生是旅日棋士,所以她也住在日本。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是因為他對日本社會的觀察似乎跟我們印象中的嚴謹有禮不完全契合。
  在關於討論私事上,他所描述的日本人的討論就比他所描述也是我所常見的台灣人的討論要有趣也有意義些。在台灣討論像是不倫戀(他這裡指的也許是已經結婚的人又在辦公室跟其他人發生情愫的狀況吧)真的像他依樣都是從八卦為出發點,總是會在意當事人是誰,之間進展到甚麼程度之類的,也許是受到媒體討論方式的影響吧。對於遇到這種狀況該抱持怎麼樣的心態跟如何處哩,甚至是當事人的感受似乎都不是太關心。當然,除非自己正好也身處         
  同樣的處境會抒發一下自己的心情。所以也很少會有比較深入的討論。
之前雖然有發現這種情況,但卻不知為何如此。他的觀點很有趣,是因為我們沒辦法成人這是人性,也許就跟他說的一樣,這種事就跟在壅擠的電車裡被踩到腳的機率一樣,雖然不能說每次都會發生,大家也都盡量避免,但每天一定都有人會被踩到,或者說是每個人多少都會有被踩過的經驗。就跟台灣的離婚率達到25%但大家似乎都不大能接受,也不大會討論這件事(或是說大家心裡都有一些成見,所以當事人即使說了也都得到差不多的反應)。但其實大家對這類事情的需求從作者的文章一職有被專欄採用就知道。大家都不斷的嚷嚷不要腥羶色的八卦式報導,也許這就是一條出路,對於人性討論的一種pattern。難怪會把日本當成先行指標。